親愛的讀者您好,
在現今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中,職涯規劃不再是單一線性路徑,而是一場持續探索與學習的旅程。本期電子報將彙整《醫藥大小事 Podcast》EP 95 中,資深職涯教練林立文的專業洞察與實用建議,幫助您釐清職涯方向,掌握個人成長的關鍵。
一、 職涯規劃的「金三角」:從內在與現實出發
L 無論是剛踏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,還是考慮轉跑道的在職者,成功的職涯規劃都必須兼顧「內在探索」與「客觀條件」兩大面向。
認識客觀條件,立足現實:
學歷與經歷: 您目前具備哪些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?
重要關係人的看法: 家人、伴侶、子女對您職涯決定的看法與期待,這會影響您的選擇與支持系統。
經濟條件: 理想固然豐滿,但現實也需考量。您是否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來支持職涯轉型或探索?若有落差,又該如何應對?
深入內在探索,掌握自我 (生涯金三角):
興趣 (Interest): 什麼事情讓您充滿動力、樂在其中?有興趣的工作通常能讓您持續投入更久。
能力 (Ability): 您的天賦與擅長之處在哪裡?在您不擅長的領域努力,往往事倍功半,難以取得理想成果。
價值觀 (Value): 您最重視工作中的哪些部分?是薪資、職稱、工作環境,還是工作與生活平衡?每個人對工作的重視點都不同。
L 單純追隨市場熱門趨勢(例如盲目跟風台積電)可能並非長久之計,因為科技進步神速 (如 AI 崛起),產業變化難以預測。唯有了解自身內在,才能做出較不易後悔的職涯選擇。
二、 年輕世代的職涯心態與準備
不要害怕失敗,勇於探索: 將 20 歲到 30 歲視為職涯探索的黃金時期。即使會踩雷或選到不喜歡的,透過實際歷練,您會更清楚自己喜歡什麼、擅長什麼。
多方嘗試,累積經驗: 積極參與實習、校園交流、企業參訪或遊學,提早與職場接軌,了解真實的工作狀況。這不僅能縮短摸索時間,也能幫助您更快釐清自己不喜歡什麼。
了解自己內心的聲音: 找到讓您有興趣並能持續投入的工作至關重要。
三、 職涯教練的角色與價值
在職涯規劃沒有「說明書」的時代,職涯教練和諮詢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:
非給予答案,而是陪伴者: ICF 認證教練不會直接給予答案,而是透過提問、同理和聆聽等技巧,陪伴您釐清目標、面對困境,並找到專屬於您、有意義的行動方案。
啟發潛力,提升自信: 教練會肯定您的付出與能力,幫助您跳脫當前的挫折,看到未來的目標與可能性,進而更有信心與動力朝目標前進。
系統化引導: 教練通常會引導您:
確立目標: 清楚定義希望達成的具體成果。
盤點現況: 了解目前的困境與挑戰。
尋找資源與策略: 找出克服困境、達成目標的方法,並透過經驗分享或既有資源提供幫助。
持續調整與修正: 職涯規劃是動態過程,教練會在執行過程中協助您修正行動方案,逐步邁向目標。
四、 中年轉職的契機與願景
L 林立文教練特別提到,他創立「幸福職涯研究室」的初衷之一是希望幫助更多「中年轉職」的朋友。他以自身為例,從跨國企業主管轉型為全職職涯教練,目標是:
創造「理想的職涯組合」: 將過去在企業所受的良好訓練與累積的經驗,轉化為顧問、講師、教師、諮詢師等多重身份,組合出個人理想的職涯模式,過上想要的人生。
建立支持平台: 透過「幸福職涯研究室」作為平台,媒合有經驗的顧問與需要轉型的企業或個人,幫助更多優秀的職場工作者在人生的下半場,工作得更有意義、更開心。
職涯規劃是一場不斷自我對話與外部探索的過程。希望本期電子報的內容,能為您的職涯旅程帶來新的啟發與方向!
祝您職涯順遂,持續發光發熱!
《醫藥大小事 Podcast》凱文藥師 敬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