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親愛的讀者,
您是否常常在外用餐、為體重所困,或是身邊有罹癌親友對飲食感到迷惘?本期電子報將由[醫藥大小事Podcast EP 74]專業營養師周易秀(阿秀)分享實用飲食指引,破除常見迷思,助您吃得健康又安心!
許多人減重時認為吃得越少越好,甚至不吃澱粉或大量食物,但這其實是常見的迷思!
避免吃太少:吃得太少反而會讓身體基礎代謝率下降,使減重更困難。因為身體會進入「飢荒狀態」,更容易將吃進來的食物囤積成脂肪。
運動與足夠攝取:除了運動,飲食攝取量也要足夠,才能提升整體基礎代謝率,順利消耗身體脂肪。
足夠蛋白質: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,才能在減重過程中維持肌肉量,減的是脂肪而不是肌肉。
澱粉非敵人:誤以為白飯是可怕的食物而完全不碰澱粉(碳水化合物),可能導致下午嘴饞,反而攝取更多油脂或加工食品。長期下來,這對身體反而有負面影響。
在外用餐時,營養師建議記住「飯菜肉」三大原則,確保營養均衡:
主食 (飯):可以是穀物雜糧類、地瓜或麵等。
蔬菜 (菜):份量最好與主食一樣多,例如一碗飯配一碗菜。
蛋白質 (肉):每餐都應有蛋白質,有助於穩定血糖。
烹調方式的選擇:
盡量避免油炸、油煎或裹粉的食物。
湯類需謹慎:湯裡面可能含有隱藏的澱粉、糖或油脂。特別是高湯,上面常浮一層油脂。營養師建議若要減少油脂,可將湯冰到隔天,將凝固的油脂撈掉,可大幅減少油脂攝取。
加工食品的應對:有些加工食品體積小但熱量密度高,營養素卻不多。若午餐吃了加工食品,晚餐可盡量選擇清淡或減少份量。
原型食物為佳:優先選擇圓形食物(原型食物)對健康更有益。
營養師鼓勵大家動手做健康料理,其實一點都不難,也不需要像大廚一樣!
簡化食材與步驟:不需要準備很多食材、刀具或厲害的烹飪設備,也不需繁複的烹飪過程。
烹飪心態:只要有「真的想自己準備料理的心」就足夠了。
電鍋料理是好幫手:特別推薦使用電鍋。簡單備料後放入電鍋蒸煮,即可利用空檔洗澡或做其他事,省時方便,尤其適合外宿或上班族。
降低烹飪門檻:透過快速簡單的剪輯影片和步驟,用淺顯易懂的方式,讓大家覺得做一道健康料理也能如此輕鬆方便。
台灣癌症基金會的營養師周亦秀,專為癌症病友提供營養諮詢與課程。她強調:
尋求專業諮詢:網路資訊五花八門,常讓癌友不知所措。應諮詢營養師,他們會給予正確的答案,避免錯誤觀念影響治療。
重視熱量與蛋白質攝取:這是癌友在治療期間最常忽略的部分。確保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攝取,才能讓蔬果汁中的植化素真正被身體有效利用。
「有吃比沒吃好」:若因治療導致食慾不佳、味覺改變或吃不下東西時,不要過於擔心,想吃什麼就去吃什麼,有吃總比沒有吃好。
放下心理負擔:不要將罹癌歸咎於自己過去的飲食習慣,放下焦慮的心情。
甜食非禁忌:癌友並非完全不能吃甜食或糖。完全剝奪甜食的權利可能導致心情憂鬱、焦慮,影響治療意願。可以適量攝取,控制頻率和份量即可。
希望這份飲食指引電子報能為您帶來幫助。記住,正確的營養知識是健康的基石,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尤為重要。若您對特定飲食問題有疑問,或想為自己規劃專屬飲食,建議尋求專業營養師的協助,讓他們成為您健康路上的最佳夥伴!【醫藥大小事】凱文藥師關心您